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高雄壽山紀錄片拍攝,熱血與熱浪一同前行!

高雄壽山紀錄片拍攝,熱血與熱浪一同前行!

第一天:

旗後山

▲ 大家行徑中的背影

  展現自然與歷史交融的美景,在導遊的引導下,原本靜默的豐富植被似乎被賦予了新的生命。那些平時不易察覺的小動物在鏡頭前靈巧穿梭,為我們捕捉到自然最渺小卻又偉大的一面。而充滿藝術感的隧道和形似猴子的岩石,更為這片景色增加了些許神秘,讓我們對接下來的旅程充滿了期待。

▲ 星空隧道
▲ 拍攝小動物
▲ 導覽員風趣講解猴子岩石

隨後,我們前往旗後礮臺

▲ 導演行走於歷史遺跡間的背影

  這裡的路線曲折蜿蜒,西式風格的舊砲台遺址與東方風格的八字門相互映襯,展現了歷史的厚重。城門上曾經威風凜凜的「威震天南」四字,如今只殘留「天南」兩字,彷彿在無聲訴說著過去的輝煌。

  牆面上,百年前砲火留下的傷痕依然清晰可見,這些滄桑的印記,訴說著歷史的動盪與故事。走在這片古老的遺址中,莊嚴肅穆的氛圍感染了我們每一個人,心生敬意。

▲ 拍攝室內兵房的畫面
▲ 走在遺跡上的莊嚴感
▲ 紅磚與行徑之路拍攝

接著來到旗後燈塔

▲ 正在整修期間但依舊美麗的燈塔

  這座燈塔矗立於天海之間,設計簡潔優雅,帶有歐洲的風情,與遠處的港口和來往的船隻共同構築出一幅充滿詩意的畫面。不巧,正值整修期間,燈塔本體無法完整呈現,我們得另尋時間進行補拍,以捕捉它的全貌。

▲ 導覽員正在介紹燈塔歷史
▲ 拍攝燈塔
▲ 前往燈塔路上的壯觀景色

第二天:

今天深入南壽山

▲ 走在南壽山步道上的大家

  壽山拍攝任務讓我們大開眼界,這裡的生態系統豐富。拍攝過程中,我們幸運地捕捉到了松鼠、糞金龜和台灣獼猴等動物的蹤影,以及台灣魔芋與密毛魔芋等獨特植物,榕樹的支持根彷如自然雕塑圍繞在我們身旁,而蝙蝠洞內靜謐神奇,為我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構圖靈感與體驗。

▲ 拍攝榕樹與其支持根
▲ 拍攝相關重點植物與其果實
▲ 進入蝙蝠洞
▲ 拍攝魔芋
▲ 拍攝糞金龜
▲ 在頂端的休息途中合照

下午的見城館之行

▲ 前往見城館的路上

  這是一場歷史與科技交織的沉浸式體驗。AR技術的應用讓我們彷彿親身走進了歷史場景,感受到高雄歷史發展中古人的智慧結晶。

▲ 認真使用新科技學習
▲ AR科技學習用具
▲ 觀察認真的企劃

  隨後,館內精緻的城市動態模型與光雕投影,搭費動畫影片進行展臺互動,生動再現了過去的歷史故事,使我們對這座城市的歷史脈絡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 用模擬望遠鏡看到的歷史模擬景象
▲ 模型配合動畫講解歷史
▲ 模型細緻可用於日後畫面參考

第三天:

來到石灰岩地形的龜山

▲ 前往龜山步道口

  戰壕、防空洞、碉堡擁有厚重的歷史感,殘存的建築遺跡讓人彷彿置身於昔日的戰場,感受當年嚴密的防禦工事。

▲ 拍攝探出去的城市景色
▲ 走進戰壕感受其中的歷史
▲ 歷史遺跡拍攝

接著我們原本打算拍攝蓮池潭的景觀,不巧遇上整修,先將周圍環境拍攝備用。

▲ 前往蓮池潭周圍
▲ gopro拍攝景色
▲ 拍攝蓮池潭

但這也讓我們得以更加專注於鳳山縣舊城的北門與東門

▲ 東門內全景照

  這些保存完好的咕咾石城牆、砲口和紅磚砌成的雉堞,連同延綿的護城河,將歷史場景具象化。希望透過攝影與動畫技術,能將這些壯麗的過去場景重現在螢幕上,帶領觀眾回到那段時光。

▲ 拍攝北門上的門神
▲ 拍攝北門
▲ 拍攝北門景色
▲ 東門城牆上
▲ 東門門口
▲ 東門馬道階梯
▲ 拍攝馬道第一人稱階視角
▲ 拍攝東門城牆
▲ 拍攝東門護城河

第四天:

▲ 走在北壽山步道上

  今天前往北壽山,這裡的內惟小溪貝塚遺址保存了豐富的文化遺跡,在導覽員帶領下一邊拍攝自然景觀,一邊深入探索古老的歷史痕跡。

▲ 小溪貝塚遺跡拍攝
▲ 拍攝鳥類特寫
▲ 攀爬在山林間
▲ 陡峭爬坡與努力的身影
▲ 彷彿龍貓秘境的道路
▲ 拍攝特殊植物

  生態系統依舊活力十足,但突然的大雨讓我們措手不及,全身濕透。然而,這樣的經歷讓我們更加謹慎,之後的拍攝過程中特別注意鏡頭的清潔與天氣的變化。突如其來的挑戰,讓拍攝的細節把握也變得更加到位。

▲ 拍攝河道中特殊的自然景觀
▲ 在暴雨中前行的大家
▲ 天雨路滑互相扶持

第五天:

雄鎮北門礮台的景象令人震撼

▲ 進入雄鎮北門

我們不僅拍攝了礮台的建築細節,還將其與遠處的海景融合進畫面中,這將是日後動畫中的一大亮點。

▲ 拍攝礮台望出去的海景
▲ 拍攝礮台
▲ 進入南北兵房閱覽資訊

接著我們來到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 進入歷史博物館

這裡的歷史資料和模擬場景,幫助我們更加完整地了解高雄的發展脈絡。

▲ 觀看高雄水的歷史
▲ 觀看戰爭歷史
▲ 聆聽動畫語音導覽

最後一站是打狗英國領事館

▲ 正在專心聆聽導遊的講解

  這座建築的歷史故事豐富,馬關條約的簽訂、史溫侯以及馬雅各的事蹟,都讓我們的鏡頭有了更多的故事性。大門口的雕像氣勢非凡,周圍的環境也充滿了歷史氛圍,這裡的每一個細節都值得反覆回味。

▲ 聆聽導遊講解歷史文物故事
▲ 拍攝翻閱條約
▲ 拍攝史溫侯生物學家時雕像
▲ 拍攝馬雅各行醫畫面雕像
▲ 拍攝雙方簽訂條約雕像
▲ 拍攝大門前雕像

第六天與第七天:休假

暴雨正好在休假日進行,舒服躺在被窩裡吃著零食,等待天氣晴朗的工作日


第八天:

今天的拍攝地點是半屏山

▲ 在半屏山路線圖前討論目的地

  半屏湖的美景壯麗迷人,平靜的湖面如同一面鏡子,倒映著湛藍的天空與翠綠的樹林,整片景色和諧靜謐,彷彿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給人一種心靈上的寧靜與平和。

▲ 拍攝半屏湖
▲ 前往休息兼觀景臺的路途上
▲ 站在觀景台上拍攝城市景色

  日軍遺留下的廢棄坑道充滿神秘氛圍,內部昏暗寂靜,散發著歷史的氛圍。在大家的燈光協助下,拍攝工作順利進行,這種古老與現代交織的場景為整個過程增添了一份特別的張力與感動。

▲ 前往坑道
▲ 拍攝坑道口
▲ 坑道內部拍攝

  一路上,我們雖然忙著趕路,但手中的相機卻未停下,不斷記錄沿途的風景與各種動植物。除了拍攝自然景觀,還為夥伴們捕捉了工作中的側拍照,真實呈現出大家專注投入的面容,讓這段旅程的每一刻都變得更加豐富與有意義。

▲ 記錄下所遇的事物
▲ 前往廢棄日軍坑道路途中
▲ 拍攝夥伴的工作照

  抵達坑道內部時,我們不僅感嘆前人建造這些工事的力量與智慧,同時也見識到了自然界強大的修復能力。歲月的流逝讓這些遺跡逐漸與自然融為一體。

▲ 戴上頭燈與安全帽進入坑道
▲ 拍攝環境
▲ 大汗淋灕的導演
▲ 拍攝長條型渠坑
▲ 準備進入磚造煙道內部
▲ 磚造煙道內部的數字細節
▲ 退出磚造煙道
▲ 巧遇蛙蛙
▲ 珊瑚的痕跡

  進入另一條坑道,眼前浮現的是許多現代人留下的生活痕跡。同時,也深刻感受到自然界的巨大修復能力,時間似乎在這裡留下了雙重痕跡,既有現代的科技,也有自然的回歸。這讓我們更加感慨,這片充滿歷史價值的遺址迫切需要更多保護。

  今天的最後一站是軍事碉堡,我們特別補充了更多畫面,為後續製作提供更豐富的素材。

▲ 拍攝化石講解
▲ 進入坑道看到的人類生活痕跡
▲ 坑道底部的人類生活痕跡
▲ 拍攝自然的修復力
▲ 拍攝坑道出入畫面
▲ 拍攝軍事碉堡

第九日:

最後一天,再次來到燈塔

▲ 拍攝燈塔縮時與夕陽

  我們終於將先前的遺憾補足,完美捕捉到燈塔在夕陽中的壯麗景象。縮時攝影展現出的效果令人驚嘆,夕陽的餘暉灑滿整個畫面,燈塔在金色光芒中顯得格外迷人。大家沐浴在這溫暖的氛圍中,幾天來的疲憊也隨著夕陽的落下而徹底消散。

▲ 攝影機拍攝夕陽縮時
▲ gopro拍攝夕陽
▲ 高處拍攝夕陽
▲ 燈塔內展場閱覽資訊
▲ 夕陽與船隻
▲ 夥伴們的剪影
▲ 燈塔前合照

  這次的拍攝旅程,不僅讓我們深入探索高雄壯麗的自然景觀與豐富的歷史遺跡,更讓我們在每一個細節中體會到這片土地的生命力與文化底蘊。

  每一步都充滿了驚喜與啟發,這段旅程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視覺素材,也帶給了我們深刻的思考與感悟。這份珍貴的回憶將深深烙印在我們的腦海,永不消失。